【JD-YM1】山东竞道厂家携手共创,让每一刻都闪耀企业光辉!
在玉米种植过程中,准确且高效地监测大斑病症状,是及时防控病害、保障产量的关键环节。以下几种方法能有效实现这一目标。
人工定期巡查
人工巡查是最基础且直接的方式。种植户或农技人员需按照一定周期,深入玉米田间,仔细查看每一株玉米。重点关注玉米叶片,尤其是下部老叶,因为大斑病初期多从这里开始显现症状。初期病斑呈水渍状小斑点,之后逐渐扩展为梭形或长椭圆形大斑。巡查时要认真比对正常叶片与疑似病叶的特征差异,不放过任何细微变化。不过,人工巡查效率相对较低,在大面积种植时,可能需要投入较多人力和时间。
利用图像采集设备
借助高清摄像头、无人机等图像采集设备,能大幅提升监测效率。将高清摄像头安装在田间合适位置,设定好拍摄频率和范围,可自动获取玉米植株的图像。无人机则能从空中对大面积玉米田进行快速拍摄,获取全景图像。采集到的图像传输至电脑或手机后,通过专门的图像分析软件,对叶片上的病斑进行识别和统计。软件能根据病斑的形状、颜色、大小等特征,判断是否为大斑病,并估算病害发生的面积和程度。
借助环境监测数据
大斑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,湿度大、温度适宜且光照不足时,病害更容易流行。在田间安装温湿度传感器、光照传感器等设备,实时监测环境数据。当监测到环境条件有利于大斑病发生时,就要加强对玉米叶片症状的观察。同时,结合历史数据和气象预报,提前预估病害发生的风险,以便更及时地发现症状并采取防治措施。
通过人工巡查、图像采集设备监测以及借助环境数据综合判断,能高效、准确地监测玉米大斑病症状,为病害防治提供有力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