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JD-SW2】山东竞道厂家携手共创,让每一刻都闪耀企业光辉!
水文气象观测站的选址需综合考虑监测目标、环境条件、安全性及后期运维等多方面因素,科学合理的选址不仅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,还能降低设备损坏风险和运维成本。在选址原则上,首先需满足监测目标的代表性要求,观测站应选择在能反映区域水文气象特征的典型位置。对于河道水文气象观测站,应选择河道顺直、断面相对稳定、水流均匀的河段,避开急弯、浅滩、沙洲及桥墩等影响水流状态的区域,确保采集的水位、流量数据能代表该河段的平均水文状况。例如,在监测某平原河流的水文气象数据时,选择了河道宽度均匀、两岸无支流汇入的河段,该河段水流平稳,断面形状长期稳定,监测数据能准确反映河流的整体水文特征。对于流域水文气象观测站,则应选择在流域内海拔、地形、植被覆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,避免选择在山顶、山谷底部地形位置,确保监测的降雨量、气温、风速等气象数据能代表流域的平均水平。
其次,选址需考虑环境条件对设备运行的影响。观测站应避开洪水淹没区、泥石流易发区及地质不稳定区域,防止设备在汛期或地质灾害中受损。在山区选址时,需对选址点的地质结构进行勘察,选择土层深厚、地基稳定的区域,避免将观测站建设在滑坡体或风化岩层上。同时,观测站应避开强电磁干扰区域,如高压输电线、变电站附近,防止电磁信号干扰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,影响数据采集精度。例如,某山区水文气象观测站最初选址在距离高压输电线 500 米的区域,试运行期间发现风速传感器数据波动异常,经检测发现是高压输电线的电磁干扰导致,后将观测站迁至距离高压输电线 1500 米以外的区域,数据恢复正常。此外,观测站周边应保持开阔,无高大建筑物、树木遮挡,确保气象传感器(如雨量计、风速仪)能准确采集数据,雨量计上方应无遮挡物,避免因树木、建筑物遮挡导致降雨量测量偏小。
安全性也是选址的重要考量因素,观测站应选择在交通相对便利、便于工作人员巡检和维护的位置,同时避开偏僻、治安条件差的区域,防止设备被盗或破坏。在公路沿线的河道观测站,可选择距离公路 100 - 200 米的区域,既方便工作人员到达,又避免公路交通对设备的干扰。对于偏远山区的观测站,可选择在村庄附近或有护林员、水库管理员驻守的区域,便于委托人员日常看护。
在环境适配要求上,观测站的建设需适应所在地的气候条件。在寒冷地区,观测站的地基应进行防冻处理,采用深埋基础或添加防冻剂,防止冬季土壤冻胀导致设备基础变形;设备外壳应选用耐低温材料,传感器需具备低温启动功能,确保在 - 30℃以下仍能正常工作。在高温高湿地区,观测站需加强通风散热设计,设备内部安装散热风扇或散热片,防止高温导致电子元件损坏;同时,对设备进行防潮处理,在外壳内部放置干燥剂,电路板涂刷防潮涂层,避免高湿度环境导致设备短路。在多风沙地区,观测站的传感器应加装防尘罩,定期清理设备表面的沙尘,防止沙尘进入设备内部影响机械部件运行。例如,在我国西北地区某水文气象观测站,针对当地多风沙的气候特点,为风速仪加装了防尘防护罩,每月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清理防护罩上的沙尘,确保风速数据采集准确。